撰写:郭沈亮、左岛屹
编辑:刘铭玉
2022-2023“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的第三门课,是由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吕植老师所教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什么?怎么做?》。这次课程除了吕老师为中日六所中学的学生们量身录制了三节线上课程,来自我校行知学院的生物教师刘铭玉也为元培共24名同学提供了全程的指导。
第一次线上课程的主题是《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吕植老师通过结合自身做熊猫保护的经历,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说明了保护生物学的来源与发展。在刘铭玉老师提供的相关文献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第一次小组作业“你是怎样理解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确定一个你们小组所关注的珍稀物种,总结这个物种目前的保护状态”。同学们分别选择了荒漠猫、麋鹿、黑颈鹤、朱鹮和白鳍豚作为自己小组的研究对象。“仙鹤青庄”小组是本次作业的最佳小组,该小组不仅详细描述了本组研究物种黑颈鹤目前所面临的威胁和采取的保护措施,还分享了组员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为什么要做保护工作。
第二次课程吕植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多方面的实例,学生们了解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根据这次课的内容和相关书籍的支持,各个小组完成了第二次小组合作任务“分享一个有关于你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小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讨论这个物种的保护意义”。这次作业完成的最佳小组是“朱鹮飞天”小组,小组成员详细分析了朱鹮保护在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七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次课程中,吕植老师结合了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大家展示了许多之前同学们闻所未闻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经过多方资料的查询,同学们完成了最终的课程探究项目:谈谈你希望如何开展这个珍稀物种的保护工作”。第三次作业的优秀小组为“猫猫特工队”,他们从法律、科学监测、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生态产业、迁地保护六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对荒漠猫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及其可行性。
5月27日上午9点至11点,我们迎来了第四次课程即线上直播课,也是中、日六所学校学生代表最终汇报交流的时间,除日本宝仙学园中学因考试时间冲突无法参与外,来自中、日五所高中的同学们分别对于各自小组在生物保护上的学习进行了汇报。吕植老师的博士生韩雪松老师,带领大家领略了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北大附中的宫悦与陈家蕊同学进行了关于麋鹿保护的汇报。他们陈述了麋鹿保护的原因、进展与目标。在汇报中,他们运用图表与时间轴,客观清晰地展示了麋鹿保护的进展,并将自己的生物与文史知识融合到了新课程的学习中,深入剖析了麋鹿的生态、备择与文教价值。老师对于两位同学汇报的深度及广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麋鹿本身作为物种保护非常成功的案例非常值得研究,建议在介绍时深化挖掘旗舰物种和关键种的区别。
接下来是日本涩谷学园幕张高等学院,他们选择的汇报对象是清江鱼。这是一种日本本土鱼类,与日本人的生活十分贴近。他们提出,近年来由于知识不足,拥挤不断加剧,鱼儿们的生存地区正在灭绝。幕张学校的同学指出了清江鱼面临的遗传污染和工业化丧失栖息地的危机。他们对于此现象有一种很好的处理思路,让更多人了解目前的现状并且呼吁大家对青鳉进行保护。建设清江鱼人工繁殖生态单元,运用荒废农田资源,最终构成学校的教育与土地再利用的循环。安排学生与清江鱼接触的机会,培养环保意识。日本还有一首儿歌关于清江鱼。老师对于他们将保护带入教育与再利用荒废水田的建议表达了高度认可。
北京四中的同学们没有聚焦于单一物种的保护,而是系统性地思考生态保护的问题。他们提及了现存的水污染、荒漠化与空气污染的问题,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及成就讨论了生态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生态的保护应该面向所有物种,并由全人类共同参与,我们应该从小思考相关问题,而这也是亚青课程的意义。
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的同学们,汇报了他们对于日本为保护农作物而猎杀“害兽”的措施的看法。“害兽”是那些破坏庄稼或者和人发生冲突的动物,他们以鹿与野猪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指出“害兽”处理要从其携带的传染病、伦理问题与生物共生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并提出了完善相关环境、设立围栏等方法、采取最低限度的猎杀与完善相关法律的具体措施。但是韩雪松老师对此有一些更加深刻的认知,人类的文明和历史也是建立在自然发展之上,我们应该是和动物们友好相处?还是以发展为第一目标?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老师给了一个建议:我们要有发散思维,可以想一想如何才能实现人类和动物们的和谐相处。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同学选择了滇金丝猴作为汇报对象。他们在汇报中讨论了金丝猴保护的意义与具体方式,并拓展到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统性讨论。他们指出生物的保护具有对文化与经济的影响,并将单一物种的保护与生态环境、其他物种乃至生物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联系。
最后,韩雪松老师的一段话为本次课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能够在亚洲青少年的平台上宣传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也是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们不但要关注那些有名的动物,更多的是要注重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和一些小小的生物。生物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让我们继续把这个目标发扬光大!
我校指导教师刘铭玉认为,经过本次活动,这门课程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吕植老师以其丰富的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全面地介绍了保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领悟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还意识到保护生物学是解决环境问题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学科,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发言分享中都提到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到了许多生物灭绝、物种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案例,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结果。作为未来的科学家和环保者,学生们希望承担起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责任。并愿意参与通过广泛的教育、公众参与和科学研究,去找到解决方案,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最后,这门课程还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吕植老师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他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实地调研和实验室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活动前期动向:2000多公里,哆啦A梦般的奇妙联结(来源:“北京大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