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热烈祝贺北大附中学子在“外研社杯”全国总决赛中创佳绩
2025-04-24
近日,在第21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中,北大附中学子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与思辨素养,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全国特等奖4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这一佳绩不仅是对参赛学子个人能力的肯定,更彰显了我校在外语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育人成效。祝贺以上获奖同学!作为连续上榜教育部竞赛活动名单的唯一外语类赛事,“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累计有近1200万名青少年在大赛平台上展示风采、提升自我。为助力学子备战,北大附中英语学科组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阶梯式”培育方案,通过年级选拔挖掘潜力新秀,依托校内模拟赛打磨实战技巧,并由导师团队提供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全面提升同学们的外语素养与实战能力,让他们得以在赛场上自信展示实力。最终,北大附中凭借在赛事组织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获评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的荣誉称号。校内模拟赛本届大赛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139万余名高中生的积极参与。经过初赛、复赛、地区决赛以及全国总决赛基础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国各地的183名选手脱颖而出。其中,我校陈欣妍、李汀然、于维安、张郁雯四位同学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冠亚季军争夺赛。陈欣妍、李汀然、于维安、张郁雯同学2025年4月12日下午,冠亚季军争夺赛第一阶段正式拉开帷幕。比赛设有“挑战面对面”“主题演讲”“专家问答”三个环节,主题演讲聚焦“算法与信息茧房的关系(RelationshipbetweenAlgorithmandEchoChamber)”。面对激烈竞争,四位同学沉着冷静,凭借扎实的外语功底、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展现了北大附中学子的卓越风采。4月13日,大赛冠亚季军争夺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盛大举行。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出席颁奖典礼并介绍了北大附中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他表示,北大附中持续深化与高校的贯通式协同培养,涵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领军人才。他特别强调,北大附中教育体系中的“国际化”内涵,是建立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学校将英语与多学科融创,培植学生深厚的文化自信与全球胜任力,并鼓励他们不负时代、与国家发展同频,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国际文化沟通的桥梁。马玉国校长发言北大附中获评“优秀组织单位”以语言为桥,向世界发声。此次佳绩不仅是北大附中多年深耕外语教育、注重核心素养培育的集中体现,更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追求卓越的成果。未来,北大附中将继续为广大学子搭建更广阔的实践交流平台,助力同学们在国际舞台书写属于中国青年的智慧篇章!
“双师”课堂展风采 AI赋能探新径——海淀区新教师走进北大附中共研记叙文写作教学
2025-04-10
2025年4月8日下午,海淀区高中语文新教师培训班走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本部,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主题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由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大附中联合举办,通过课堂展示、专家评课与交流研讨的立体化研修模式,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为区校协作推动语文教育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活动采用双会场联动模式,充分展现教师培养的梯度特色。在超级教室会场,新任教师王笑然以《祝福》为范本,创新运用"替换分析法"和"AI写作对比"技术,引导学生探究环境与人物心理的关联,并组织学生开展沉浸式心理描写创作。作为入职仅半年的青年教师代表,王老师突破常规教学模式,在区级培训中积极汲取前沿理念,展现出强烈的专业进取精神。在下沉剧场主会场,骨干教师高嘉敏开设"角色-冲突-结构"情节设计课,针对理科班学生叙事单一的特点,构建戏剧阅读迁移模型。通过AI作文智能评价系统即时诊断学情,组织"故事工坊"实践,引导学生在协作中突破写作定式。作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高老师持续探索教学自我更新路径,其课堂既注重学术学理支撑,又精准对接真实学情,为写作范式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高嘉敏老师在下沉剧场开展教学课堂展示环节后,北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长都晓梅致欢迎辞,她指出高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抒写真情的黄金期。学校语文备课坚持"双备"原则——既备教材更备学生,两位展示老师分别从教材出发注重读写结合、从理科班级的思维特点出发引入写作范式,恰恰是附中语文备课精神的实践展示。都晓梅老师致欢迎辞在说课反思环节,两位教师系统阐释了教学设计中的守正创新:如何在保持学科本质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链设计(课前诊断-课中生长-课后提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引发了新教师们对记叙文写作范式,ai赋能语文课堂等问题的深度思考。新教师听课观摩王笑然老师说课分享北京市特级教师姚咏梅总结点评指出,教学目标与线索细致且明确是最重要的,在有限的课堂能落实文学阅读与写作,必须意识到读写结合任务的最好素材来自课本,例如可以通过对比小说与戏剧的文体特点来理解环境、心理在小说写作中的必要性与特殊性,抓心理描写要首先明确心理描写的概念与分类。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增长点,写作课要注重落实书面表达。姚老师还点出两节研究课呈现出鲜明的探索价值:教学目标明确聚焦文学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读写结合素材开发体现教材二次创编意识。建议新教师要系统梳理心理描写等概念内涵,通过文体对比凸显写作技法特殊性,同时关注学习者效果反馈,写作课要注重落实书面表达。北京市特级教师姚咏梅总结点评活动最后,海淀区语文新教师培训班班主任迟淑玲对北大附中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本次活动既呈现了新老教师的教学智慧传承,更启发了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层叩问——如何守正如何出新、课堂的形式与内容、课堂师生的“沉潜”与输出、教与学如何“循证”实施(学术学理的“证据”支撑、文本深度理解与截取利用、学情真实研究与教学对接)、以读促写与以写促读之区别、学习者真实效果反馈、课前任务-课上生长-课后作业之一致性与升格等等。这些思考将继续指引海淀区语文新教师与附中语文组在教学改革中勇毅前行,以专业精进回应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海淀区语文新教师培训班班主任迟淑玲总结发言以校际协作启教师成长新篇,以智慧共研筑语文教育未来,此次活动通过校际协作、多维度研讨等方式,为新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撰稿人:付碧雯、高嘉敏
E=Hⁿ : 春日能量加载行动——北大附中第三届“嘎嘎”节回顾
2025-04-08
以AI赋能教育创新 以智慧引领未来课堂——北大附中“教职工幸福方法课”第一讲举办
2025-04-02
3月20日,由工会、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策划的“教职工幸福方法课”第一讲在食堂四层会议室举行。本次“幸福方法课”特邀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呆呆老师)主讲《教育教学中的实用AI技能》,集团百余名教师参加,党委书记王亚章、副校长秦蕾、分校管理办公室主任崔岩等领导出席,讲座由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杨薏璇主持。在讲座正式开始前,杨薏璇首先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北大附中教职工幸福力提升计划”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工会将协同树人学院、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通过搭建沟通渠道、开设艺体技课程、举办专家讲座、组织校内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空间等方式,帮助全校教职工舒缓工作压力、调适身心状态,提升工作和生活的获得感,引导教职工培育幸福力,共创幸福文化。杨薏璇指出,本次幸福方法课是“幸福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活动,聚焦近期热点话题,探讨如何更好应用AI技术为广大教职工的教书育人工作赋能增效。杨薏璇主持讲座讲座现场讲座伊始,陈江教授指出,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教育生态革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将其转化为因材施教的“智慧眼”和“助推器”。讲座现场,陈江教授通过实时演示AI学情分析系统,展现了个性化教学方案的生成逻辑,给在场的教职工留下了深刻印象。陈江教授作讲座在案例分享环节,陈江教授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具体介绍了如I技术帮助教师们减负和助力传统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大屏幕展示AI实时快速生成填空题和各种图形、虚拟形象时,会场响起阵阵惊叹。老师们纷纷感慨,“AI不仅提升效率,更拓宽了教学设计的边界”。讲座最后,校领导向陈江教授发出举办系列讲座的邀约,教职工代表为陈江教授献花。幸福方法课第一讲的举办,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利用新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场景的广阔思路,未来,北大附中也将继续深化“AI+教研”实践,以技术之力叩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声,在教育在数字时代绽放独特光彩。讲座合影下一步,工会将通过“幸福力提升计划”,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更加多样的活动形式和更加丰富的交流内容,帮助广大教职工不断拓宽教育教学的边界,提升从教爱教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与北大附中“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
2025-04-02
2025年3月27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院长助理施文博出席仪式。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冰,北大附中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师代表等参加仪式。仪式由北大附中历史学科长马慨主持。在介绍本次活动的出席人员后,景志国向莅临附中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基地建设的合作基础及主要工作内容,展望了未来的合作前景。景志国发言马慨代表北大附中历史学科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的长期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回顾了附中与两个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历史,从教师发展、讲座参观、课程开发和研学交流等方面对两个院系长期以来给予附中师生的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相信培养基地建成后,三方的交流合作能更上一个层次。马慨发言何晋表示,附中许多历史教师与北大历史学系有着深厚渊源,长期积极支持历史学系开办的各类中学教师培训活动,双方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未来,历史学系将推动一系列大中贯通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落地附中,为构建新时代下历史学科大中衔接培养机制共同探索新道路。何晋发言沈睿文高度肯定了从附中毕业并进入考古学领域的学生质量,他表示,在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下,附中培养出了众多新时代领军人才。考古文博学院将以本次合作为重要节点,继续欢迎北大附中的优秀中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考古相关课程与体验活动,更准确地发现人才、更早地培养人才。沈睿文发言王亚章从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出发,对历史学、考古学在大学本科招生中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他表示,北大附中已经与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合作落实了诸多人才共育项目,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本次正式签约授牌将进一步拓宽资源互通的领域、加深合作支持的层次,令老师与同学们从中获益。王亚章发言马玉国指出,历史学科对于中学生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北大附中长期以来重视历史学科建设,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一脉相承,此次合作将进一步补全附中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人才共育合作版图,更好地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的育人优势。马玉国发言何晋、沈睿文分别代表北大历史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与附中签署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学生历史学素养共育基地”授牌“中学生考古学素养共育基地”授牌以“中学生历史学素养共育基地”和“中学生考古学素养共育基地”为依托,北大附中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优势,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持续深化学科协同共建、人才贯通培养和教育资源深度共享,为附中学子提供更专业的学术资源和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助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历史洞察力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拔尖人才,为历史学与考古文博领域输送更多有潜力、有担当的领军力量。参会人员合影
1 2 3 4 5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