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美国三大光学中心之一的罗彻斯特大学光学中心主任教授张希成博士及夫人严文苓女士受道尔顿学院物理学科之邀来到北大附中,与北大附中的师生们共同探讨和交流了当今全球化科技人才培养和光学世界前沿问题研究及学术成果。
张希成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6年在美国布朗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罗彻斯特大学光学中心主任教授,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美国物理学会(AP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的会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希成教授已获得29项美国专利,撰写或合著了300多篇学术论文。他的研究重点是具有超快光学的自由空间太赫兹光束的产生、检测和应用。作为太赫兹领域的先驱,他经过多年实践,成功实现了用水产生太赫兹波,改变了我们对水和太赫兹波两者关系的认知。
在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博士的陪同下,张希成教授和夫人严文苓女士参观了北大附中校园,并与北大附中物理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在校友赠送的感恩石前合影留念。张教授是北京大学的校友,夫人严文苓女士更是毕业于北大附中的校友。这次回到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校园,两位老师都格外惊喜。严女士还为附中带来了自己珍藏了近50年的北大附中毕业证和在北大附中的学习手册。马玉国校长表示,对于附中来说这份礼物是非常珍贵的记忆,欢迎我们的校友们常回来看看。聊起往事,严女士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激动。她表示:走在附中全新的校园中,发现学校的变化非常大,软硬件条件都非常好。当她看到这些同学和老师们,不禁回忆起自己在附中学习、生活的经历。故人和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马校长向张希成教授夫妇赠送了《源自北大附——北大附中五十年校庆特刊》和北大附中教师《章熊老师纪念文集》以及北大附中同学们设计的纪念品。张希成教授夫妇也向北大附中赠送了《中华美德古训》,这本书将历代名家关于美德的名言整合一体,既体现以“修齐治平”为核心的传统美德精神,又适应时代发展。这与北大附中一直倡导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领军人才的目标非常一致。
随后,张希成教授与北大附中的老师们针对国际化科学人才培养与全球物理教育研究热点等议题进行了座谈。参与座谈交流的有北大附中物理学科长吴跃文,道尔顿学院院长曾瑶,道尔顿学院物理学科首席马继云,行知学院物理学科首席强艳、张滨,预科部物理学科首席王国华,元培学院竞赛教师李晓璐。道尔顿学院物理学科首席马继云老师向张希成教授介绍了北大附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情况。北大附中是北京大学物理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北大附中物理学科正在实现大学和中学人才培养的有序对接,促进和深化大中教育的交流合作,加强资源共享。通过对中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进一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科学后备军。张教授对北大附中的物理教学给予了高度肯定,也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跨界整合能力、多元化知识架构、跨文化及创新实践能力等。
在四楼会议中心,附中对物理感兴趣的师生们早早来到了会议室等待聆听张教授带来的讲座--《The Jewel in the Crown: The Institute of Optics》。张教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起,用北京求学的经历瞬间拉近了和现场师生的关系。随后张希成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 —— 太赫兹波的发现以及的研究进展,还分享了团队在太赫兹无损检测器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经验。张希成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利用脉冲激光泵浦在流动的水膜中观察到了太赫兹波出射,填补了液态太赫兹源的空白。随着太赫兹研究的逐步深入,太赫兹频谱与技术对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应用也涵盖社会经济诸多方面,比如:太赫兹安检仪、生物成像、穿墙雷达等。太赫兹波介于微波波段的终点与红外线波段的起点之间。在21世纪,太赫兹波段的研究是成像和其他跨学科领域转型发展的最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之一。在介绍科研成果的同时,张希成教授还和现场师生们交流了科研工作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讲座结束后,张希成教授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张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业发展更加充满干劲的同时也做好了攻坚克难的准备。
张教授座谈和讲座过程中,夫人严文苓老师在学校党政办公室和工会几位老师的陪同下参观校园并接受了采访。作为北大附中75届初中、77届高中毕业生校友,严老师表示很高兴能在时隔多年之后回到母校访问。
回忆起当年在附中读书的印象时,她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觉得附中像自己的家一样。因为我的老师们既多才多艺,又知识渊博,然而他们对待我们这些学生,就像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就觉得特别亲切。他们上课的时候是我们的老师,下课的时候就像邻居的阿姨、叔叔的样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候的班主任陈秀珍老师,高中语文曹静玉老师。老师们除了教授知识,还教给我们怎么做人,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我印象里那一批老师都是非常有理想的人。”严老师谈及当年上课的感受时说:“附中的老师都很有学问。比如常竟超老师的历史课,简直太精彩了,学生们就像听故事一样有兴趣,因为她讲课很有条理,让我们对历史年代都记忆深刻。我们的老师都不照本宣科,讲课滔滔不绝,内容也生动有趣……”
谈到时隔多年后参观校园的感受,严老师激动地说:“今天故地重游,各方面都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条件太优越了,获得的机会也很多。未来,我希望学生们在附中学习的时候能收获更开阔的眼界和思路,不是局限于每天上学来、下学走,而是在这个平台上自由翱翔;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这么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学生们思维更加活跃,更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我认为北大附中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拥有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一定能成为全国最好甚至是世界最好的中学之一!”